作者:高中生看世界/換日線專欄   撰文:許馨予三年前的暑假,我前往上海交通大學參加夏季學期,開啟了我第一趟中國交流之旅。這次交換,我選修了一門「大眾傳播與社會問題」的課程。不知道讀者有沒有看過中國調查記者柴靜揭露霧霾問題的紀錄片《穹頂之下》?課程講師王昊和柴靜一樣,都是調查記者出身的。王老師雖然後來不再做調查記者了,但仍然勇於揭露批判中國社會問題,直指問題根源所在。他曾說:「鄧小平經濟改革,最初是希望先讓一部份人富起來,再由這些富起來的人帶領其他人富起來。可最終結果卻是:少部分人富起來了,剩下的人卻越來越窮困。」我的另一位中國朋友,也就鄧小平經濟改革發表見解:「經濟改革開放的後果,是人心變得貪婪。以前計畫經濟時代大家都窮,突然一瞬間有了致富的機會,大家只會想著如何讓自己賺進更多的錢。」「富者越富,貧者越貧」的中國王老師在課堂上,播放了許多紀錄片和電影讓大家了解中國各類社會問題。其中一部紀錄片提到,一戶山中村落的人家,年收入僅 200 人民幣(約新台幣 900 元),然而,這竟達不到該村落低收入戶的標準,使得該戶人家無法申請低收入戶補助。導致貧者越貧的原因,其中也包含「求學致貧」。許多中國人堅信,只要念了大學,就有機會找到好工作、擺脫窮困。然而,許多窮困人家的孩子並沒能在高考上取得好成績、進入好大學。於是,有些投機商人便成立學費高昂但不看成績的私立大學,藉以吸引貧困家庭將孩子送進學校念書。事實上,這些私立學校的訓練並不紮實,學生難以習得一技之長,卻又必須背負沉重的學費。此外,並非進入大學,就能找到工作;甚至,即使是名校畢業的學生,也都不一定能順利找到工作。其中一部紀錄片敘述了一位剛自武漢大學珞珈學院畢業的年輕人,找工作找了一年都無法順利取得正職;另一位來自青海大學藥學系的學生,即將畢業時全班竟無一人找到工作。由於實在太多年輕人失業,中國網民還創造出「知青蟻族」這個特殊名詞,專門用來指稱大學或技職學校低收入戶聚居族群。近幾年來,中國總體經濟成長確實可觀;然而,貧富差距卻也不斷在擴大。2014 年,《彭博社》(Bloomberg News)引述密西根大學研究指出:中國貧富差距程度已超越美國,成為世界貧富差距最大的國家。貧富差距是否會帶來其他經濟甚至政治效應,值得觀察。前文提及的王昊老師除了是柴靜的鐵粉(他自己沒有這麼說,是我個人的觀察⋯⋯)外,還很欣賞目前在美國流亡的中國經濟學者何清漣。王老師推薦的書單上,首推何清漣分析中國經濟問題來源的《現代化的陷阱:當代中國的經濟社會問題》。老師還說過,每當他看不清中國的一些問題時,便會上「清漣居」拜讀何清漣的文章,方能恍然大悟!何清漣老師也針對 2016 年台灣大選寫了篇文章「2016年:台海兩岸的政治羈絆已斷」,頗有意思(文末曖昧不明耐人尋味)。中國年輕人對「民主」的認知走在中國,常能見到「24 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」標示牌。像是:富強 民主 文明 和諧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愛國 敬業 誠信 友善在問中國能否達成這些指標前,應先問問中國對這些價值指標的定義究竟為何。其中,中國人對於「民主」的定義和認知,讓我特別感到好奇。在上海交大期間,來自澳門大學的陳教授受邀前來講課。主持課堂的鄭教授在介紹陳教授時說道:「陳教授原本在香港教書,但因為太優秀所以被澳門大學挖角走了!」陳教授聞言突然打斷鄭老師:「不不不,不是被挖角。是香港佔中實在太厲害,我逃到澳門去了!」台下的同學有九成五以上是陸生,對於鄭老師和陳老師方才的談話內容幾乎沒有反應。而我內心卻起了許多波瀾:為何一個學生運動,會讓教授想逃出香港呢?學生運動對教授的意義為何?為何同學們聽聞教授因香港佔中而離開幾乎毫無反應?學生運動對這些同學們而言,意義又為何呢?總歸一句,中國人究竟如何看待民主運動和民主精神本身?我曾訪問一位當地女同學:「妳覺得中國民主嗎?」她回答:「我覺得我們民主呀!」我接著問:「那民主是什麼?」她支支吾吾了一會兒,然後說:「我也不大清楚。」還有另一位中國朋友和我分享所謂地方「民主」選舉的實際情況:地方選舉沒有選舉公報,也沒有政見發表,選民基本上根本無法了解候選人。「老師唸了候選人的名字,然後把選票發下來。」他接著說:「我們根本不認識這些人,但還是要選。把候選人的名字寫在選票上後,老師會回收。也就是說,老師是能看到我們選了哪些人的。」換言之,這是變相記名投票。同學們聽得出來老師希望他們選哪些人,也曉得老師多少認得自己的字跡,因此都會順著老師的暗示填寫選票。這位朋友其實很清楚,這樣的「民主」選舉其實並不民主。可以觀察到,上述提到的這兩位中國朋友,對民主的認識相差甚多。前者根本不清楚民主的定義和特徵,而後者對民主則有自己的定義,能夠判斷哪些行為民主、哪些行為不民主。中國教育程度差距及資訊流通差距甚大,而這影響了現代中國年輕人對民主的認識。愈是受到高等教育、愈是經常吸收外界(如翻牆)資訊的年輕人,愈有可能重新審視自己對「民主」的定義。當他們發現,中國並沒有那麼民主時,會願意推動改變嗎?「我還是會照著潮流走」,前述提及的中國友人低著頭說。「絕大多數人都這麼做了,我一個人能改變什麼呢?」※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,原標題為《 那年夏天,我在上海交大與中國年輕人談「民主」》,未經同意禁止轉載【關聯閱讀】 「不管喜歡或討厭,我們都不能忽略中國」──台灣交換生在中國的三個故事 那一天,我和北京男孩聊兩岸關係──放下敵意與成見,看見更遼闊的美景作者簡介: 雖然只是學生,每天追逐分數的生活難以滿足我們,我們用自己赤誠的眼睛,發掘各種現象,貼近世界。當分立的三權、五權都不可依靠,我們希望用第四權媒體、第五權公民,來探索真相。更多論壇文章 高雄真的又老又窮嗎? 年輕人不買房,20年後可能回不了家… 火車出軌災難救得了民進黨? 平平是光頭 韓國瑜蘇貞昌大不同 候選人,你怎能任意逃離辯論戰場? ______________【Yahoo論壇】係網友、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,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,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>>> 投稿去


文章轉貼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會立即刪除
. . . . 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ziixq247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